小米从打破智能手机高价僵局的那一天起,就坚定地走上了一条为消费者打抱不平的路。从手机到智能家电,甚至再到无人机。
小米的无人机已经递交了专利报告,从中国知识产权局最新高开的信息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小米无人机的一些基本信息。
小米无人机依然采用了常见的四轴设计,通过佩戴自家智能手环就可以实现操控。无人机会按照手环挥舞的轨迹做出同样的动作反馈,甚至可以针对小米自行车开启跟随模式。
小米做出来的无人机,势必会继承他家产品的一贯基因。
●基因一:亲民价格
据悉小米无人机的定价将在千元以下!原来买一节电池的钱就够买一台无人机?
这价格有点犯规...不带这么玩的,低端市场的厂商要被你吃掉多少?这么吸睛的价格势必要让无人机热加一把更大的火候。
●基因二:紧密相扣的产品生态链
当你下班回到家,小米人体传感器会使得小米电灯会自动开启,当你关上窗装备离开家,安装在床上的传感器会自动打开小米空气净化器,并切断所有小米插线板的电源。这就是小米的产品生态链渗透进我们生活后的应用场景。
小米的无人机同样是这庞大生态链的一环,例如前文提到的智能佩戴硬件可对无人机进行操控,也可以跟拍小米自行车实施全方面互动。
急需刺激的混沌市场
虽然近几年催生了太多的创业公司进入无人机领域,据保守估计已有-家。但这个市场的潜力依然是巨大的。在这个行业上游并且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大家伙只占极少数,更大一部分厂商做不出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
有的把开源软件,开发板等直接装进去,外面放个塑料盒子就往外卖,高精度的例如惯性导航仪,GPS信号模拟器,调试器等都是在国内做代理。二次开发也就是买国际上几个厂商,采用别人的解决方案,多个拼起来,到一个盒子里出来卖。小米无人机的定位无法撼动少数行业巨鳄的地位,它的胃口针对的是市场下游的”沙丁鱼“。
下游市场里来了条鲶鱼
沙丁鱼生性喜欢安静,追求平稳。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想方设法的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于是挪威人想了个办法,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即将入局的小米就好比挪威人鱼槽里的鲶鱼,吃掉一部分沙丁鱼的同时,但也刺激了市场的活性。沙丁鱼象征着同质性极强的一批无人机厂商,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而小米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威胁了下游厂商的生存,在一番淘汰和新生后,希望在未来能对业内起到良性的激励作用。
其实归根结底,小米自身也没有什么自主产权的技术,但是小米在这五年来沉淀的品牌效应和发烧精神支撑了全文的预测。雷军是否真的能做出一款有自己技术特色的无人机产品,还是继续在唱areuok?让我们拭目以待!
杭州治疗白癜风效果最好的医院白癜风最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