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很纠结,因为自己做的产品被喷远远不如竞争对手的。更为纠结的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推广策略是自己一直以来很嗤之以鼻的。
我们做的都是信息平台网站,说白了,就是卖流量。我的想法很单纯:我做的信息只要有价值,产品就会好,用户就爱看,流量就多,挣钱也就多。然而,前阵子,某竞争对手的异军突起打破了我的三观。
打开竞争对手的网站,各种“爆料”、“劲爆”、“惊爆”扑面而来,内容语不惊人死不休;QQ群里,派别林立,党羽丛生,各党派间天天唇枪舌剑,相互口诛笔伐,如果把当事人双方放在台湾的电视节目里,那肯定是要把椅子丢到对方脸上的。
就这样,用户们大多给出的反馈是,我们看他们多,看你们少。朋友劝我,改改自己,多学学他们。
我纠结了很久,这不就是劝我开始炒作吗?玩猎奇,搞标题党吗?酒香不怕巷子深,卖吆喝不种地,这是忘本,是歪道。我不干。
直到这最近我看了俩小故事。
俩故事的作者都是同一人。作者年在南方证券公司作财经公关,当时有一只明星股票很厉害,叫长虹电视。长虹电视物美价廉,在当时走进千家万户,老百姓都知道。
当时还有一只股票,叫江钻股份,卖钻头的。钻头虽然很多人不了解,但如果说是“中国油田挖掘的重要工具,在石油开采的钻头市场拥有最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将成为中国大陆架石油勘探的先行者,中国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储备”,是不是很高大上、很有投资价值呢?
作者当时为江钻股份制作了广告片,在中央二台播放,还撰写了投资价值分析报告在《中国证券报》刊发。
结果是,买长虹电视股票的要远远多于江钻股份的。人们天天看着长虹电视,相信企业的能力,本能地就觉得这企业的股票会涨。而钻头,太遥远了,也太陌生了。
作者的另一个故事发生在年。当时上映了一部电影很火,叫《让子弹飞》,票房突破了7亿,成为舆论焦点。当时作者在文化圈,与一位地产圈的朋友聊到这事,朋友说,我现在随便一个项目都超过7亿了。
中国当年的电影市场总票房是亿,这位地产圈朋友很惊讶:在我熟悉的企业里,年产值超过亿的就不少呢。
然而,很多电影脍炙人口、家喻户晓,却没多少人知道哪里又开发了新楼盘。
产品价值的体现,原来不只依赖产品本身的价值大小,还依赖于产品所能吸引而来的注意力。
现在早已过了“信息匮乏”的年代。在“信息过剩”的时代,注意力反而成为了稀缺资源。
前不久一篇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好白殿疯怎么医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uwuusa.com/sdyyz/8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