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饼粕类饲料作为粗蛋白补充饲料,由于粗纤维少、消化能高等特点,能够补充日粮中其他饲料粗蛋白的不足,是动物饲料中非常宝贵的部分。由于植物饼粕类饲料原材料简单易得,很多不法商家在饲料原料中掺假来获取利益,以次充好,鱼目混珠。因此,在选择植物饼粕类饲料的过程中,养殖户也要擦亮双眼,剔除掺假饲料。
四招教您辨真假
中医看病讲究“望闻问切”,饲料挑选也有自己的四字诀——“闻、摸、看、尝”。
闻:特定的饲料原料都有其特有的芳香气味,如有异味、怪味、霉变味或无味(掺假可掩盖芳香味)就说明饲料为假劣原料。
摸:因为人体带有生物电,可用手反复插入饲料原料中,再抽出抖落,如果细小物质不易抖落,就说明有假。
看:首先看色泽是否一致,特定的饲料原料具有其固有的光泽,如果同一批原料中有颜色不同和光泽度不一样的物质就说明有假;其次看粒度是否整齐,看较细小粒度的原料中是否有一定数量的较整齐的细小颗粒或超细物质存在。如果有,可将其破坏,再与特定的原料做对比,一比便知。
尝:特定的原料都有固定的味道,如甜、酸、涩、苦、香等,与石粉、沸石、砂石等杂质的味道迥然不同,有经验者一尝便知。
部分常见饲料原料掺假识别方法
豆粕
经销商常用大片麸片、稻壳、米糠等和磨细的黄土玉米面和石粉混合制成细小颗粒,然后上色做成“豆粕料”,也有单用磨细的黄土制粒着色的,掺在豆粕内,致使豆粕粗蛋白含量降至30%以下。
一是闻,优质豆粕具有炒黄豆的气味,无酸败、霉变、焦化等气味,无生豆味,掺有假劣“豆粕料”的豆粕的气味由浓香变为淡淡的香或根本无香味。
二是看,豆粕颜色淡黄,加热后的豆粕呈黄褐色或深黄色,不掺假的光泽非常明显,整齐划一,而掺有假劣“豆粕料”的豆粕整体光泽度降低,特别是“豆粕料”基本没有光泽度;把粒度整齐、偏大的取走后,剩下细小的,然后用拇指食指捏起使劲搓,真正的豆粕即使是再细小的颗粒用两个手指是搓不细的。
三是尝,真豆粕具有豆香味,黄豆的气味,无酸败、霉变、焦化等气味、无生豆味,而掺假的无味(玉米面、石粉等)或有泥土味(掺黄土、泥沙等)。
四是水浸,取适量样品放入大玻璃杯中,用水浸泡2h,然后用小棒轻轻搅动,若有分层现象的,上层为豆粕,中层为玉米面(饼),下层为黄土、钙粉、石粉等。滴碘洒,取少量样品放于载玻片上,在样品上滴几滴碘洒,1min后若变为蓝黑色,就证明掺有玉米、麸皮、稻皮等。
棉粕
主要掺红土、膨润土、褐色沸石粉或砂石粉,也有用钙粉、各色土、麸皮、米糠、稻壳经加工制粒后着色制成“棉粕料”的。
棉粕因产地不同,加工的工艺流程不同,导致生产的棉粕颜色、质量也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通过感观检查配合水浸法鉴别,比较容易,也比较准确。
鱼粉
经常掺绿枣粉、羽毛粉、血粉、皮革粉、玉米蛋白粉、小麦次粉、鱼油、骨粉、贝壳粉、尿素、铵盐等。
一是闻,质量好的鱼粉有淡淡的鱼香味,无鱼腥味、怪味或刺鼻的氨味。
二是看,鱼粉出自不同产地(秘鲁、日本、俄罗斯、我国近海)和不同鱼种(秘鲁诺贝沙丁鱼、日本沙丁鱼、俄罗斯白鱼、我国近海鱼等),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但颜色和光泽是一致的,颗粒大小是一致的,可以看到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和少量的鱼眼、鱼刺、鱼鳞。
三是尝,好的鱼粉用嘴品尝有鱼香味,无怪味,含在嘴中易化,而掺假的根本不化。
四是水浸,取少量鱼粉投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用小棒轻轻搅动,质量好的鱼粉很快沉入杯底,水是清的,没有漂浮物;质量较差或掺假的鱼粉搅拌后水变混浊,沉淀缓慢,上层还有漂浮物。如果杂质种类多且数量大,还会在不同层反映出来。
五是加热,将少量样品放入密闭的能加热的容器中(最好用带盖的锥形瓶)加热15min,开盖后如能闻到氨气味,说明掺有尿素。
[作者简介]何敏,中国农民大学畜牧兽医系中兽医教师,辽宁金农热线养殖专家。
了解农业信息,把握市场脉搏;
静观农业趋势,尽享丰收之喜。
《新农业》《新农业》是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全国农家书屋重点推荐期刊,由辽宁省农委经济委员会、沈阳农业大学共同主办。内容精彩,欢迎订阅。
新浪微博:新农业杂志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