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富贵我和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节目的难忘情

中科让您告别白癜风秀健康 http://m.kejixun.com/article/200508/494642.shtml

历史留下来的有声乐章

——我和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节目的难忘情缘

文吴富贵

接受国内外媒体采访,尤其是电视台的采访,我虽不是平生第一次,但25年前接受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节目的采访却尚属首次。为什么要提它,是因为北京电视台是现在的CCTV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且北京电视台早在25年前便首开先河在中央电视台CCTV之前率先开办了阿拉伯频道电视节目,具有先见之明,时至今日,这次采访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书为媒,萨伊德博士撰写序言

年5月30日,时值中国和埃及建交40周年。应国务院所属经济日报出版社的邀请,我著述的《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中文版新书付梓问世,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值得提及的是,埃及驻华大使馆新闻参赞盖麦尔.萨伊德博士特为我的新书撰写了一篇阿拉伯语序言。萨伊德博士在序言中写道:

“阿拉伯民族和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他们为人类文明及社会的进步作出过巨大贡献。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之间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阿中文明是东方古老的文明之一。它们以其思想的深刻性、遗产的丰富性和宗教的多样性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文明。”

阿拉伯世界联接着亚、非、欧三大洲。从远古时代起,便延续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和饮食习俗。这是一块神圣的土地,先知穆罕默德就诞生于此,《古兰经》也在这块土地上广为流传。并且在发现石油之后,这块土地就更为世界所瞩目。

勤劳聪颖的阿拉伯人民用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了贡献。远在中国两汉时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便通过宗教传播、学者访问、商品贸易同中国有了多方面的接触。当年,中国称阿拉伯为“条枝”、“天方”、“大食国”。阿拉伯称中国为“绥尼”。

自此之后,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贸易往来及友好合作关系逐渐地得到了发展,为进一步研究阿拉伯各国的经济、贸易、文化、宗教、社会、民俗等方面的情况,提供了可靠的依凭。

历史上,基于阿中文明之间的密切联系与共同利益的需要,双方克服了许多障碍,使其友好合作关系一直持续稳定地发展。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了。

近年来,阿中之间在经贸、文化方面的友好合作关系发展迅速。对中国人民来说,亟需得到一本系统介绍阿拉伯世界各国经济、文化、宗教和风土人情的书。而吴富贵先生的这本书,正是为他们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此书的出版将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它填补了阿中现代人文科学交流史上的空白。其中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广大中国读者有着迫切全面了解阿拉伯世界的强烈愿望,而这本书作为友谊的使者向中国人民传递了阿拉伯人民生活及民俗方面的重要信息,对于中国学术界研究中东阿拉伯国家问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中的语言通俗易懂,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将是一幅阿拉伯世界绚丽多彩的旖旎风光,以及历史悠久的民情风俗画卷。翻阅此书的过程,有如前往阿拉伯世界各国作了一次神奇的旅行。此书的出版将成为阿拉伯人民与中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同时也是文化联系的窗口和桥梁。其丰富、翔实的内容,记述了阿中人民之间深厚的文化友情。作者以其走遍阿拉伯世界的丰富经历,努力使该书成为一本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指南。我相信,此书的出版将对贵国人民更好地了解阿拉伯世界,促进双方多方面的交流,起到巨大的帮助并产生深远的影响。”

书为媒,有缘结识北京电视台

古人说:“书籍的世界永远没有陌生人。”在书里,我们才能彼此了解,相识相知;而以书为媒,才能在交流中找到共同语言。中阿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书中记载着中阿文明的历程,也珍藏着中阿智慧,用古人的话说,叫做“书中自有黄金屋”;以书为媒,就能够增进人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以书推动的交流,比政府的号召更持久,更深入人心。

书籍,是人与人之间沟通和交流最近的距离。以书为媒,是传播中阿文明的有效途径,是讲好中阿友好故事的大舞台,也是民心相通、解疑释惑最好的载体。

为此,至今在我家的书柜里珍藏着一张CD光盘,里面收录的是年10月18日---25日北京电视台BTV3频道阿拉伯语节目主持人张洁女博士采访我的电视专访实况录像。时至今日,掐指一算,此事已经过去近25年了。

这段历史留下来的有声乐章,不但记录了我著书立说《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传播中阿友好的影像,同时,也记录了我用“以文会友”的方式与北京电视台结识,传播中阿友好的历史作为。由此,在这段长达50分钟的阿拉伯语专访节目音符里,使我亲身触摸和感受到了中阿友好跳动的脉搏。

年10月18日,吴富贵教授和埃及驻华使馆新闻参赞盖麦尔.萨伊德博士在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频道接受阿拉伯语节目主持人张洁博士(右一)的采访

导播告诉我,当年北京电视台在全国首开先河推出的这档外语专栏节目,共有英、俄、法、西、日、阿、德7种语言,始于年11月,自此使BTV在日趋国际化上又大大迈进了一大步。专访我的阿拉伯语电视专栏节目也包括在内,播出的时间是每晚18:40至19:30分在21频道开办50分钟,节目播出时配有中文字幕。

自此,无论是制作外语节目,还是实现电视台国际化上,北京电视台都可以说走在了全国同行业的前列。年6月,北京电视台开办周末英语栏目,每周共播出4小时,结束了北京电视台缺乏外语节目的时代。年夏天,北京电视台国际部又推出了以7种语言制作的节目,开国内电视台之先河,得到北京外语界和各国驻华使馆、外国驻京办事处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开展的文化、艺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据统计,专访我的节目在北京电视台一共重播过四次。导播告诉我,收视率竟然达到了10万人以上。这个惊人的数字在当年来说,可谓是捷足先登,首屈一指的。

电视收视率是指某一时段内收看某电视频道(或某电视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数(或家户数)的百分比。

作为“注意力经济”时代的重要量化指标,它是深入分析电视收视市场的科学基础,是节目制作、编排及调整的重要参考,是节目评估的主要指标,是制定与评估媒介计划、提高广告投放效益的有力工具。

虽然收视率本身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但是在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是一系列科学的基础研究、抽样和建立固定样组、测量、统计和数据处理的复杂过程。

文献记载,北京的电视事业(也是中国的电视事业)诞生于年。与世界相比,起步较晚,北京电视台(英文缩写为“BTV”)是北京广播电视台的组成部分之一,成立于年5月16日,鉴于当年条件有限,成立之初使用6频道开始播出黑白信号节目。中心机房租房改建编播人员租房办公。发射天线高72米,发射机2套,功率各瓦,有效覆盖半径10公里。

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发展迅速。经过50多年的发展,作为北京电视发展的见证,北京电视台历经3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建台后8年的艰苦创业、租房办公的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14号“小西天”阶段。

北京电视台旧址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地方:

一、建台之初,新街口外大街北边小西天的成人教育局院内三层小楼;二、年5月16日,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三号;三、年4月1日,北京电视台迁入朝阳区CBD——建国路甲98号。

当年,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BTV-3(北京电视台科教频道)前身为北京电视台27频道。)正式开播,是国内首档以阿拉伯语节目内容为主题的语言类文化秀,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方面又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为中阿电视的深度合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世界上地处西亚、北非、海湾地区的22个阿拉伯国家近3亿观众将有机会看到来自中国的阿拉伯语电视节目。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全球阿拉伯电视观众将与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国际频道朝夕相伴。”

阿拉伯语频道的播出为广大中国观众打开了一扇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窗口,它不仅让观众了解到阿拉伯国家的风土人情,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国人的观念。成为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成为北京电视台一个时代的背影。

镜头下的时代足迹,书为媒,接受阿拉伯语节目专访

实际上,我与北京电视台结缘,是在其BTV3阿拉伯语频道节目呱呱落地之初,从时间上看,迄今已有20多年了,现在想起来恍若昨天,涌上心头的不仅仅是怀念,更是真诚的深深敬意!而这段美好缘分是因为我著书立说。

书香留存,影音难忘。真正我和阿拉伯语频道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的“亲密接触”是在年暮春夏初,我的《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新书出版后。

记得某一天,节目组打来电话,约要与我见面,商量拟派记者专题采访我出书的事情。听后我欣然应允,想借此机会与电视台结识,以便让更多的读者认识这本新书。

第一次专访是在我的家中,就是现在的外交部宿舍。记者给我一个提纲,通过自述的方式在我家录制了两个多小时。

因为投缘,彼此心同,故而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并无酬酢客套。事先我按照编导的要求,把家中客厅内外进行了一番精心布置。我将这多年来访问过的22个阿拉伯国家带回来的各种礼品一一摆放出来。

索马里的乳香和没药、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苏丹的猴子面包果和阿拉伯树胶、突尼斯的“库斯库斯”、阿尔及利亚的红珊瑚和珠宝、香炉、巴林的珍珠和椰枣树、科威特的大水塔模型、阿曼的香炉和仿古船、伊拉克的椰枣和巴比伦古城、也门的“告特叶”、老王宫和腰刀、沙特的麦加“克尔白”天房和《古兰经》、吉布提的路依保斯茶和木雕、约旦的死海泥和佩特拉古城堡、科摩罗的火山石和海龟贝壳、利比亚的橄榄油和铜盘子、巴勒斯坦的橄榄果和橄榄木雕、阿联酋的沙画和迪拜港模型、卡塔尔的羚羊和单峰骆驼、叙利亚的水车和橄榄油香皂、黎巴嫩的雪松和柠檬、摩洛哥的哈桑二世清真寺模型、沙丁鱼、磷矿和服装服饰、毛里塔尼亚的男女阿拉伯大袍,各式各样、应有尽有,堆云叠翠的阿拉伯名胜古迹、特产植物、珠宝首饰、传统服饰……同时,客厅里还摆放着阿拉伯国家的报纸和杂志、一千零一夜童话故事,录音机里播放着阿拉伯音乐,阿拉伯香炉里点燃着芳息不歇的阿拉伯熏香。阿拉伯咖啡杯里飘逸着诱人的芳香……

阿拉伯香料自汉代已经传入中国至宋元时期,阿拉伯世界与中国的香料贸易,以及阿拉伯香料在中国的使用,都已达到鼎盛。运送到中国的香料极大的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饮食、医学、制香......阿拉伯香料被中医药家用于防病、治病,并与中医理论结合形成香药的应用理论,极大的丰富了中国的本草资源和中医药理论。成书于元代的《回回药方》是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回回药方》,很多方剂都使用了芳香的香药,直接用阿拉伯香药命名的就不下数十个。

此情此景,让采访我的记者们一进门都大吃一惊,纷纷称赞像是走进了阿拉伯民俗博物馆。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采访之后,本台记者在北京广播电视报上发表了一篇专访文章,题目是“吴富贵笔下的阿拉伯世界”。

“谈到阿拉伯世界,在人们的脑海里便会出现一长串的联想:沙漠、单峰骆驼、帐篷、长袍、面纱、椰枣树、清真寺、石油、天然气等形象。其实不然,去过阿拉伯世界的人,夸耀它的美丽无与伦比,在它的身上有人觉得见到了英格兰的影子,换个眼光,又有人觉得它酷似南半球的纽约。

年6月4日,应邀出席伊朗驻华大使馆举行的霍梅尼逝世32周年纪念活动

倘若你无暇光顾阿拉伯世界,然而当你阅读了吴富贵先生的《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好似如啜香茗、余香满口。作为中东问题专家,吴富贵凭借着长期在中东地区工作,足迹遍布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丰富阅历,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将诸多反映阿拉伯世界的亲眼所见,付诸笔端,如诗如画地在各界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阿拉伯世界历史与现实绚丽多彩的图景,使人身临其境,观赏游历其间。较之小说多几分浓密和雕饰,而又比诗歌多几分清淡和自然。书中的每篇文章意境深邃隽永而又潇洒,朴素而又优美,自然中透着情韵。使人强烈地感受到阿拉伯人民火热的生活气息,并在给人以美的享受中,清晰地勾勒出阿拉伯世界历史与现实的轮廓,正如我在书中描绘的那样,数十年来,阿拉伯世界各国同中国一样,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今天的阿拉伯世界已不再是贫困荒漠之地,而是满目翠绿,容颜焕发,到处充满盎然生机……..

古堡、沙漠、椰树、稻田、清真寺、单峰骆驼、面纱、阿拉伯大袍……面对现实中的这些景物,吴富贵认准“生活中有许多闪光的东西”这一文学创作信条,着力捕捉阿拉伯世界社会生活中的一切闪光点,取其神,摄其魄,从这些阿拉伯各国风物的特定环境中,用心灵中五彩的笔,尽情地描绘渲染阿拉伯世界各国诗一般的自然景物。而这景物之美,在吴富贵的笔下,常常是被出神入化了的。

像《鲁迈拉湖泛舟》《底格里斯河漫步》《漂在死海》《撒哈拉踏沙》《索马里猎鳄》《妙哉,斜塔与香塔》等诸篇散文或游记式的文章,或清雅、或浓艳,十分抒情地表现了阿拉伯国家山山水水那令人沉醉销魂的诗意之美。

树上晶莹剔透玛瑙似的椰枣与夏日里沙海中的月色交相辉映;富有阿拉伯风格的农舍和那特有的伊斯兰建筑清真寺尖塔,隐约其间;沙风微拂,小舟静泊。这些迷人的奥林巴斯饥饿风物,水乳交融,那种风致婉丽,安谧温馨的氛围,被吴富贵手中的笔描绘的栩栩如生,令人神往。使人在阅读中有如身临其境之感…….

为了体现阿拉伯国家现代生活气息,吴先生在选题、构思、落笔的分量上都曾大动笔墨,以此显示出阿拉伯国家勤劳致富的阿拉伯人民火热的生活景况。

像《沙海油丰,沙海粮丰》《也门香草葫芦巴》《国宴美食谈趣》《阿拉伯数字之迷》《阿拉伯国家礼仪记趣》《阿拉伯国家货币种种》《小谈阿拉伯书法》《阿拉伯人的名和姓》《话说阿拉伯大袍》等篇文章,即向读者展示了阿拉伯国家在万顷沙漠上创出丰收的奇迹,又介绍了阿拉伯国家的传统美食;既介绍了笔锋劲健,风格独特的拉伯书法艺术;又使人们对现今日常生活中,每天使用的阿拉伯数字源于何处有了明确的了解。甚至连阿拉人的装束,民族服饰和礼仪风俗以及阿拉伯各国货币也介绍得详详细细,真可谓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囊括在这方寸书中。读者大有一册在手,阿拉伯世界各国可卧游的感觉。

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在与各国接轨并参与国际大都市行列,在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合作,互惠互利关系的同时,增进了解,相互借鉴,使之取长补短,促进各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乃至使中国对阿盟所属已与中国建立了大使及外交关系的22个阿拉伯国家、对这块从远古至今延续着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饮食习俗、宗教信仰、诞生了穆罕默德的神秘土地略知一二。对阿拉伯人民有了进一步了解。

正如阿里埃及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新闻办公室主任盖麦尔·萨伊德参赞在序言中所说:

“翻阅此书的过程,便是同阿拉伯人民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有如前往阿拉伯世界各国身临其境作了一次神奇的旅行。此书的出版,正当其时,将成为阿拉伯人民同中国人民之间友谊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文化教育的窗口和桥梁。其翔实生动的描述,记录了阿中人民之间深厚的友情和文化联系。作者以其走遍阿拉伯世界各国的丰富经历,努力使该书成为一本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指南。读后使人获益匪浅,真可谓是一部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旅游并存,现代中国学者旅居阿拉伯国家,向中国读者展示当今阿拉伯世界风貌的通俗读物。”作为书作者吴富贵先生的老朋友,我衷心祝愿这本介绍阿拉伯国家风光旅游的佳作问世。它填补了阿中现代人文科学史上的空白。愿这本新书能成为阿中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与合作的桥梁。愿它能为贵国人民更好地了解阿拉伯世界,促进双方多方面的交流,起到巨大的帮助和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二次专访是在北京电视台

当年我是和萨伊德参赞一起去的北京电视台。他开车,我坐车,我们二人一同前往。到了电视台采访大厅,我和萨伊德参赞落座,寒暄之后,采访节目正式开始。

萨伊德参赞对采访他的阿拉伯语节目主持人张洁女士说,“长城离金字塔更近了”。张洁问萨伊德参赞,为什么这么说呢?

萨伊德参赞欣慰地说:“在中国阿拉伯语界,提到吴富贵先生,可谓榜上有名。作为中东问题研究专家,他的足迹曾遍及阿盟所属的22个阿拉伯国家。”

年,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了吴富贵的《阿拉伯世界风情》一书。该书是由吴先生的恩师、中国伊斯兰教著名学者、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特聘的阿拉伯语翻译马维芝教授作序的。

年,应各界读者之邀,《阿拉伯世界风情》的姐妹篇,吴先生的又一新作《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在中国建国47周年到来之际,与中外各界读者见面了。真让人可喜可贺。

每到一地,同别人一样,都是每天工作在阿拉伯世界的国度里,学习、生活在友好的阿拉伯人民中间。然而不同的是,吴先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却将其在阿拉伯世界各国工作、生活中的亲眼所见,付诸笔端,以清新优美的文字,洋洋60篇文章,如诗如画地再现出当今独具特色的拉伯世界风貌。

正如我在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比喻说:

“把《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这本书直立起来,有如在12亿中国人民面前打开了一13扇了解阿拉伯世界的窗户,在3亿阿拉伯人民同12亿中国人民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而吴富贵先生自然就是这阿中之间传递友情的友好使者。真可谓为阿中人民友谊作了一件十分有益的工作。尤其是在中国同阿拉伯世界各国友好合作关系日益增长的今天,此书的出版意义重大。”

今年5月是埃中建交40周年,在这段岁月里,埃中关系不断发展与巩固。如今埃中关系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典范,两国致力于和平发展,增进人民间的友谊。值得强调的是,埃中关系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从两国共同利益出发,对两国关系的各个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鉴于此,今天我们向中国人民献上这本书,希望它能如友谊之手,与中国人民的手紧紧相握;希望它能如一张名片,送去友情与继续交往的愿望。我衷心希望这本书的篇篇文章,有助于帮助中国读者了解阿拉伯世界各国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真实面貌。希望广大的中国人民乃至阿语界、新闻界的朋友们喜欢它,愿它成为阿中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象征与合作的桥梁。

年6月5日,受邀参加非洲驻华大使主席、贝宁驻华大使夫人的邀请,出席首届联盟慈善晚宴

今年是埃中建交40周年,中国阿拉伯语著名学者吴富贵迎来了新作《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一书正式出版喜庆之日。埃及驻华大使馆、埃及共和国文化部长相继发来贺电,埃及金字塔报、共和国报纷纷刊登了新书出版的消息,对吴富贵先生十几年来在阿中旅游商业文化研究交流合作领域取得的成就和突出贡献表达敬意和祝愿。

读懂阿拉伯世界的人

吴富贵《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新书之名,起的颇具慧眼,内涵浓重的文学色彩。不是吗?在世人眼中,地处北非具有双重属性的阿拉伯世界,多年来贫穷、落后、饥饿、疾病、瘟疫、战乱、难民等等,曾被联合国列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

难怪,一提到阿拉伯世界,世人不免将其与“贫穷、疾病、战乱、饥荒”等词汇联系起来。其实,这样的刻板固有印象未必准确。吴富贵先生在阿拉伯国家的亲身经历和著述,向各界读者展现出阿拉伯世界的独特魅力。

这块绾系着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世界,从古至今,便以其独特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饮食习俗、宗教信仰而令四方动容。这块血统和肤色多样化,气候异常酷热、信仰伊斯兰教、诵读《古兰经》,赞颂先知穆罕默德和真主的土地,始终是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视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

然而,时光进入到19世纪80年代末期,这块昔日战乱频发,头戴多年数顶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战乱帽子的阿拉伯世界,在中国石油工程技术专家的帮助下,竟然从漫漫黄沙之下勘探、开发、开采出数以万桶乌黑发亮的石油。从此,阿拉伯世界告别了没有石油的历史,摘去了贫穷落后的帽子,走进石油输出国家行列,成为世界新兴的石油产出国,成为世界国家中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

自此,阿拉伯世界这块未开垦的石油处女地,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大捞美元赚取外汇的最佳之地,继而蜂拥而至。据不完全统计,时至今日,阿拉伯世界已接待和接纳过来自世界上亚非拉美近多个国家的外国元首、政要、商人、企业家、财团与投资商,前来就经济、贸易、油气勘探、开发、开采等一系列技术问题开展经济技术合作。

也就是在世人把目光投向阿拉伯世界,进而走进阿拉伯国家与其在经济、贸易、科技、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的数十年间,吴富贵先生同样跟随着众人的脚步,分别先后遍访阿拉伯世界各国,开始长达数年的学习、工作、生活和旅行。在阿拉伯世界旅行不仅仅是走马观花看景色,还有社会层面的观察和体验。短短若干时日,他们在与阿拉伯国家上至部长,下至百姓等各界人士的零距离接触中、在因工作之便,走访周游22个阿拉伯国家,亲历感受、亲眼目睹阿拉伯世界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之后,感慨万千。特别是阿拉伯世界的大江南北,尼罗河上下,美丽的非洲自然风光、动植物旅游风物、人文市井、风土民情、民族艺术、民间文化、历史性名胜古迹、现代标志性建筑打动了他们的心。

鉴此,中阿友好半个世纪之际,作为中国现代阿拉伯语学者,他认为有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亲眼所见著书立说。走张骞、郑和之路,步唐代大旅行家杜环的后尘,用亲历后的文字和照片铺设一条新的中阿友好丝绸之路,继承先祖的衣钵,周知现代国人,青史留名给后人。

为此,他决定为阿拉伯世界如此多娇、分外妖娆的壮丽山河写一本著作,起名为:《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立志成为中阿友好交往中,读懂阿拉伯世界的人。

正如苏丹文化部长和苏丹驻华大使在序言中所说:吴富贵先生的《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一书,是供世人了解阿拉伯世界历史与现代文明及美好未来的真诚导读。这是一部怀着深厚的情感、运用精炼文学语言全面展示阿拉伯世界历史进程、社会变革、经济文化发展、自然风光、民俗风土的难得佳作,是传播弘扬阿拉伯世界旅游与自然风光、传统文化,中阿友情的文学佳作,是值得中阿各国人民及世界各国游客走进阿拉伯世界之前认真阅读了解收藏阿拉伯世界悠久历史与现代文化的读本。是对阿拉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讴歌现代阿拉伯世界,蕴涵深厚的文化寓意,充分显示了作者热爱阿拉伯世界、促进中阿友谊的国际主义之心。

《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是中国现代阿拉伯语著名学者吴富贵先生旅居苏丹学习、工作、生活撰写而成的亲历跨国游记文学著作。出版于21世纪的年8月,是现存阿拉伯文库典藏中,由中国著名阿拉伯语学者著述阿拉伯世界最真实的游记版本,也是阿中现代人文交流史上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此书的出版,在为阿中后人留下诸多颇具价值的自然与人文城迹、历史性名胜古迹盘点、现代化标志性建筑扫描等地理坐标资料的同时,亦将世人的目光聚焦到阿拉伯世界已经旧貌换新颜阿拉伯国家。本书出版前,阿中多位政要及著名学者对此书进行过多视角的评估与考证。在确定其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同时,分析其创作的背景与写作初衷,研究其历史意义、现实意义与地位,并曾为本书书写序言。

吴富贵先生曾经说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作为有志向的文化人,作为中国现代阿拉伯语学者,我们心中自有“传世意识”,愿为阿中后人留下传世之作,增进阿中各国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一书是我们亲历阿拉伯世界集文化艺术性与思想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身为中国文化人,若能有一件文化产品留传后世,那是今生无上光荣之事。我们愿自己的作品,无愧于伟大的时代,创造出人生的辉煌。

鉴此,读罢《一个中国人眼中的阿拉伯世界》一书,读者普遍认为,它不仅是游览阿拉伯世界的必备指南,也是向世界传播阿拉伯文化及民族风情的良好载体。是中国文化产业走进阿拉伯世界,迈入国际市场的最佳文化物质产品。因此,该书在文字内容、封面图案的编排设计上力求向世人充分展示阿拉伯世界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和阿拉伯世界大地壮美的山河、多彩多姿的自然风貌,以及驰名于世的历史性名胜古迹和雨后春笋式的现代化标志性建筑。其图书封面主题图案是金字塔。金字塔是埃及和苏丹古代伟大文明的见证,是埃及和苏丹现代旅游文化的象征,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世界的一份宝贵遗产。以金字塔为主题图案,使该书更具有强烈的埃及和苏丹特征。

其次是尼罗河。源远流长的尼罗河是大自然神奇之作,埃及和苏丹人民都称之为“母亲河”,养育着一个伟大民族的生命意志和文化精神,见证着几千年埃及和苏丹文明的行进历程,同时也承载着真主子孙的顶礼膜拜、感恩和眷恋。对于埃及和苏丹文化,对于所有埃及和苏丹人,尼罗河,永远是一首让人心潮澎湃的主题歌。

若问作者为何对阿拉伯世界一往情深?因为这片美丽富饶、物产丰富、人文市井独特、具有非洲阿拉伯伊斯兰双重属性的阿拉伯世界令我们爱的深沉………

讲起阿拉伯世界的方方面面,眼前的这位“阿拉伯通”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从中阿各国往事,到阿拉伯世界人文风情,其中多处颠覆记者对阿拉伯世界的刻板印象。

25年弹指一挥。北京电视台阿拉伯语节目对我们阿拉伯语学者的种种泽惠,终生难忘!

所有心存善念

追求真理的人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是穆斯林

我们杂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uwuusa.com/sdyjg/sdyjg/13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