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可貌相,鮟鱇也能端上桌

鮟鱇鱼,童年时代的你或许就听说过它:头顶一根长长的“钓竿”,还是自带照明的那种,静静潜伏在深海,张着狰狞的大嘴等待猎物们上钩。一脸的深海鱼气质,仗着黑灯瞎火谁也瞧不见谁,长得极其的放任自由,面部分辨率极低,各种器官闹着玩儿似的糊在一起。

丑,且凶。图片:TsuneoNakamura/NatureProduction

这种看似勾不起人类食欲的鱼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的餐桌上,只有一种解释,就是它可能很好吃,正如今天的主角:黄鮟鱇(Lophiuslitulon)。

黄鮟鱇暖锅,俗称美肌锅。图片:rf正版图库

静静的海底,孤独的钓客

黄鮟鱇又叫蛤蟆鱼、琵琶鱼,鮟鱇科鮟鱇属鱼类,英文俗名yellowgoosefish。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日本、朝鲜以及我国东海和黄海海域,通常栖息于25~米深度的泥沙质海底,不善游动,属深海底栖肉食性鱼类。体长一般40~60公分,最大可以长至1.5米。头扁宽,表皮平滑无鳞,体侧有树枝状皮须,黄褐色鱼背带有深棕色网纹,腹部色浅,胸鳍、尾鳍末梢略带黑色。

背部生有鳍棘,这条鳍棘原是背鳍的一部分,后来演化成一根长而柔软的“鱼竿”,在竿的顶端吊着一个囊状皮瓣。黄鮟鱇常常伏在海底,用泥沙将身体掩埋,伸出它的“鱼竿”引诱附近游动的小鱼虾,一旦把猎物引诱到它的近身,就张开大嘴将其吞下。某些种类的鮟鱇能与发光细菌共生,使“诱饵”和皮须发出冷艳的生物光来吸引猎物,不过黄鮟鱇并没点亮这个技能。

黄鮟鱇和它的小钓竿。图片:doubutsu-no-kuni.net

时间是把钝口的杀鱼刀

黄鮟鱇的繁殖季节大约在每年的2~5月,雌鱼会产下大片有“胶质”包裹的卵块,受精卵孵化后,小黄鮟鱇鱼飘浮到海面,以浮游生物为食。

黄鮟鱇的仔鱼,周身呈半透明,背鳍和胸鳍末梢细长并带有黄色和黑色斑块。身姿曼妙得俨然能挤进观赏鱼的行列了,话说,谁还没个可爱的时候呢。

也曾身姿飘逸。图片:YGChan/Flickr

也曾仙气满满。图片:onsenmaru.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ouwuusa.com/sdyyy/sdyyy/12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